台风“康妮”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期间持续侵袭泰顺,当地迅速响应,设立多个避难所,这一行动尤为引人关注。在此期间,乡镇和村干部积极行动,爱心人士及志愿者踊跃提供援助,避难所内涌现出众多感人场景。
避灾安置点纷纷开放
10月31日,台风“康妮”逼近,泰顺县各乡镇迅速意识到其潜在威胁。为此,全县范围内如三魁镇、雅阳镇、龟湖镇、司前畲族镇等地,迅速启动了避灾安置工作。这些安置点遍布社区、文化礼堂等场所。初步统计显示,全县已开放数十处安置点,旨在为受台风影响的群众提供庇护,保障他们的安全。这一及时响应措施,彰显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防范意识和责任担当。接到通知后,众多群众纷纷前往安置点,寻求避风港。
众多居民反映,在以往台风来临时,此类安置设施就已存在,而此次体验显得尤为井然有序。政府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场地清洁及基础设施布置均较以往更为周全。此举亦体现了当地政府基于过往经验的不懈总结与优化。
充足物资保障生活
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在安置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主动为民众提供充足的生活必需品。在各安置点,粮食、饮用水、棉被等物资齐全。以三魁镇燕水社区西岙避灾安置点为例,该点储备了足以满足近百名群众三天生活需求的物资。干部们亲自搬运物资,忙碌不已。即便有的干部自家也遭受台风侵袭,他们仍坚守岗位。他们清楚自己的职责,确保民众在安置点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他们同样表现出极高的细心与周全。不仅全面考量了物质需求,亦充分关照了特定群体的需要。例如,为老人准备了必需药品,为儿童准备了玩具等。这种对民众细致入微的关怀,赢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并使人们在安置点得以安心静候台风的结束。
学生停课安置点学习
受台风影响,泰顺地区各学校出于安全考量已暂停授课。在三魁镇燕水社区西岙的避灾安置点,初三学生薛文浩即便身处安置环境,也未放下学习。10月31日夜晚,他携带着课本与作业抵达安置点,寻求一处学习之地。然而,起初安置点的环境存在不足,光线昏暗且环境嘈杂。此状况被乡镇干部何爱武注意,他随即亲自介入,为薛文浩改善了学习条件。在他的努力下,安置点一角被布置成安静的学习空间,配备了书桌和照明用的落地灯。
在众多安置点中,类似的做法正在被广泛效仿。以司前畲族镇的安置点为例,他们为停课的学生们设立了专用的学习区域,并配备了多个台灯。这样的温馨举措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迅速恢复了学习状态,展现出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爱心人士带来小确幸
避灾安置点内,不仅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忙碌奔波,众多爱心人士也踊跃加入。在众多安置点,桌上摆放着爱心人士捐赠的各式小零食,为这些地方带来了家的温馨。例如,在龟湖镇的某安置点,一位爱心人士捐赠了数十袋面包和水果,足够所有儿童享用,让他们得以饱餐一顿。
来自不同行业的爱心人士,包括平凡的上班族与当地的小商户,共同汇聚力量。在台风肆虐之际,他们渴望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贡献一份力量。这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充分展现了泰顺民众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志愿者带来欢乐氛围
东溪乡上村文化礼堂安置点内,志愿者们正热情洋溢地活跃气氛。为了减轻群众的焦虑情绪,志愿者们扮演起音乐老师的角色。他们教小朋友们唱起了《采茶舞曲》。完成作业的小学生高胜美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安置点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志愿者们不仅组织了猜谜语、拍手歌等儿童游戏,还让原本沉闷的安置点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中的一些人为老年人提供了养生知识的讲解。每位志愿者都凭借自己的专长,使得安置点成为了一个既欢乐又充满活力的场所。
安置点温暖不断传递
自三魁镇起,致力于营造优良学习氛围的举措迅速在其它镇的安置点得到推广。在众多安置点,孩子们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同时,爱心人士的善行与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也在各安置点广泛传播。各安置点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纷纷力求在传递温暖与关怀方面做得更加出色。
在台风肆虐期间,泰顺的安置点不仅是避难之所,更犹如温暖的避风港。民众在此体验到了来自政府、爱心人士及志愿者的全面关爱与呵护。此类感人故事在台风中频现。若您置身其中,您又能为这些安置点贡献何种力量?期待大家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