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 20 年的玄武湖隧道大修后有何变化?11 月 1 日起重新开放夜间通行服务  第1张

玄武湖隧道作为南京交通的关键节点,其日均车流量超过15万辆。经过一年的改造工程,该隧道即将恢复夜间通行。在这一年间,隧道经历了哪些显著变化?这无疑是广大市民和司机关注的焦点。

玄武湖隧道的重要性

2003年通车的玄武湖隧道,作为南京首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地下隧道,对于确保南京市东西向交通流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造之前,隧道日均车流量超过15万辆次,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其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在交通高峰期,隧道内车辆络绎不绝,成为众多司机日常出行的主要路线之一。因此,任何关于玄武湖隧道的改造计划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隧道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周边商业活动的活跃度和居民出行效率。借助此隧道,周边商业得以吸引更多客流,而居民则能便捷地抵达城市各处。

改造工程的启动与施工内容

去年十月末,隧道经历了关键的变革节点,随后启动了一年的内部设施更新和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内容丰富,包括更换墙面装饰板、增设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多项工作。隧道基础设施部分经历了大规模的调整,其中墙面装饰板的更新旨在增强实用性和美观性。

新增的泡沫水喷雾灭火装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旨在显著增强隧道的消防安全水平。对于隧道而言,消防安全至关重要,火灾发生时,分秒必争,增设这些安全设施正是为了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应急照明系统的优化、供电系统的升级,均能在紧急状况下维护隧道内秩序,确保安全疏散。

新增的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

隧道经过改造,其灭火安全性能显著增强。在新的系统中,每隔20米就设置了一个“泡沫水喷雾”阀组箱。一旦火焰探测器检测到火情,上方系统便会迅速作出反应。消防用水与泡沫混合后,被输送到隧道顶部进行喷淋。这一整个过程仅需45秒即可完成。

不仅如此,隧道内配备了手动报警装置。一旦人员察觉到危险,便能够迅速将相关信息传递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收到自动报警与手动报警的双重信号后,可远程激活就近的控制模块及喷雾系统,以最大幅度减轻火灾危害。此外,经过维护和升级的旧有人工消防系统也将与新系统协同工作。

隧道设施的其他升级改造

隧道内除灭火系统外,其他设施亦同步进行了升级。两侧墙面装饰板已更换为A级防火搪瓷钢板,这种新型装饰板易于清洁,且在设备检修时能迅速拆卸与安装。此外,墙面上新增加了“45米至15米”的荧光米标,用以指示至安全门的距离。

安全门色调由银色更改为橙色,两侧配有动态奔跑图案。在地下隧道的特殊环境中,醒目的色彩标识能迅速指引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每隔50米设置一道安全门,总计90道,这种布局搭配荧光米色标记,显著增强了应急疏散的效率与安全性。

伸缩缝的更换与意义

地面伸缩缝已更换,旧式的梳齿伸缩缝已使用超过20年。新安装的是毛勒伸缩缝。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传统伸缩缝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诸如维修困难、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及震动等。与此相对,新型伸缩缝在这些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隧道中行驶的车辆遇到新型伸缩缝时,其震动感得以缓解,同时噪声水平也有所下降。此举显著提升了司机的驾驶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的整体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重新开放夜间通行及养护

隧道施工目前已基本结束,自11月1日起,夜间通行将恢复。但需特别关注,每周二从凌晨1点至下午5点半,隧道将照常进行夜间维护。夜间维护对于保障隧道良好运行至关重要,鉴于隧道每日承受着巨大车流量带来的持续压力。

随着隧道重新开放日期的日益临近,公众普遍关注隧道是否确实实现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提升。这一改变需经过时间的考验和车流的实际检验。您对玄武湖隧道改造后的效果抱有何种期待?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