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盲道损坏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本应方便视障人士通行的盲道如今却出现了问题,这一现象成为了一个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议题。
视障人士遇盲道问题
视障人士“小龙蛋”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门口的盲道上行走多年,却不幸遇到了异常情况。他注意到,盲道的一部分引导功能已失效,且出现了破损。通过他发布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盲道上的直条凸起已经消失,甚至出现了钉孔。这表明,这些盲道原本是完好的,但现在的情况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出行本就充满挑战,而如今这样的盲道状况,无疑增加了他们未来的出行风险。
中国境内,视障人士众多,总数接近两千万,并且每年新增盲人数目达到四十五万。这一群体对公共设施的依赖性极大,其中盲道的完整与否尤为关键。
记者现场探访情况
深圳新闻网记者抵达国展北地铁站C1出口进行采访。该出口处的金属盲道点状凸起保持完好,但直条状凸起的盲道却严重破损。随后,记者沿着国际会展中心外围通道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展城路和滨江大道两侧,超过3公里的路段上,大部分金属盲道已被拆除,仅剩少量水泥盲道,地面上清晰可见拆除的痕迹。在北侧和南侧的人行道段落,水泥盲道整体保持完好,但仍有部分金属盲道被拆除。
大规模拆除盲道的行为,对视障人士频繁使用的出行路径构成了显著变化。然而,为何未提前对公众进行通知?廖先生等周边居民对此一无所知。
周边居民的看法
廖先生,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市民,指出盲道的拆除已至少持续了一个多月。他认为,盲道的拆除并非小事。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信息。廖先生透露,或许有重建的规划,但相关部门至少应确保通知到位,不应如此模糊不清。国展频繁举办国际展览,其一举一动均关乎城市形象。这种悄无声息的盲道拆除,不仅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不便,也显示出对视障群体的不尊重,甚至可能损害他们在心中对城市的印象。
若居住或工作于此的人们对盲道拆除情况并不了解,那么,又有多少对此地路况不太熟悉的视障人士在路过时可能会因此遭遇出行难题?
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国际会展中心频繁举办大型活动,各地人士纷纷汇聚于此。然而,周边的盲道状况堪忧。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质疑,城市是否忽视了特殊群体的需求?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关怀温度。若一个城市连基本的盲道都无法得到妥善的设置或维护,那么在吸引人才、推动旅游业发展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是否会遭遇阻碍?
在国际会展中心周边,视障人士出行遭遇障碍,这一现象是否能够反映出我国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以及城市形象在国际友人眼中的印象?
法规标准与监督
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举彰显了我国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及基本服务水平的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盲道遭到大规模拆除,而此举并未提前向公众进行通知。这一现象引发了对监督环节是否存在问题的质疑。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虽有法规标准却执行不力的情形再次发生?
法规作为依据,确保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运行无阻,这无疑是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的职责。
有关部门回应
记者已将相关情况上报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该局回应称,将尽快组织人员对盲道进行维修。但维修是否足以解决问题?是否还需明确盲道拆除的正当理由?盲道的后续建设是否有长远规划?如何防止类似无声无息拆除盲道的事件再次发生?
广大读者们,请问您们所在城市的盲道使用情况如何?欢迎您们留言、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