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禁止近东救济工程处活动,巴勒斯坦民众苦难加剧  第1张

国际社会持续密切关注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近期,以色列议会通过的两项法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如同重磅炸弹,预计将加剧巴勒斯坦民众的苦难。这些法案不仅涉及巴以之间的政治竞争,而且直接关联到众多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这些法案的最终走向,各方观点不一,既引发了担忧,也带来了期待。

以色列禁令法案通过

10月28日,以色列议会批准了两项引人注目的法案。一项法案明令禁止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简称近东救济工程处)在以色列及东耶路撒冷地区开展相关活动。另一项法案则正式切断了以色列与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官方联系。这两项法案的出台具有显著影响,鉴于以色列控制着通往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通道,近东救济工程处在这些区域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时遭遇了巨大挑战。

该举措并非毫无根据,以色列方面声称,中东救济工程处雇佣的众多巴勒斯坦员工中,有多人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成员。他们还强调,其中至少有十人直接参与了去年十月哈马斯对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发起的攻击。不过,这一指控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的核实。

近东救济工程处历史使命

1949年,也就是以色列成立的次年,该机构正式宣告成立。自那时起,近东救济工程处便承担起帮助无家可归、生活艰难的巴勒斯坦人的重任。这一机构的特殊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唯一专门为特定地区和难民群体服务的联合国机构,其存在具有独特性。经过75年的发展,该机构始终秉持职责,主要工作包括向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注册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教育和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加沙地带设有约1.3万名工作人员。在巴以关系的发展历程中,近东救济工程处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稳定、援助与支持的作用显著,不容忽视。它如同巴勒斯坦难民心中的希望支柱。

工程处在当前冲突中的角色

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再次升级,近东救济工程处迅速赶赴前线,他们如同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在向加沙地区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过程中,该机构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有力支持,加沙民众的生活无疑将更加困苦。

近东救济工程处正为中东地区约590万难民提供援助,其中巴勒斯坦难民约占170万。这一比例清晰地显示出工程处在支持巴以地区难民援助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多方严重关切

以色列议会的行为犹如投掷于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巴勒斯坦总统府发言人鲁代奈明确表示,这一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且公然挑战了联合国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明确表态,他之前曾向内塔尼亚胡写信,强调即将通过的法案将严重“扼杀”对巴勒斯坦民众的援助,并可能破坏缓解紧张局势的努力。

拉扎里尼,身为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指出以色列议会所设的“危险先例”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精神,亦与国际法规定的义务相悖。此行为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新法案的广泛关注。

美国方面的态度

美国国务院并非完全站在以色列一方。该机构曾积极劝说以色列不要实施相关立法,并着重指出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加沙地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在致信以色列官员时,明确表示执行这些法案“将严重损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尤其是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尽管美国在巴以关系中偏向以色列,但此次对工程处的肯定也凸显了事件的严重性。

其他国家的担忧

以色列的禁令引起了多国机构的关注,包括美国、巴勒斯坦和联合国。28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外交部长联名要求暂停相关立法,并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这一联合行动显示出,该禁令一旦实施,可能产生全球性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任何对大量难民基本生活保障机构实施限制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广泛关注。

以色列议会正讨论的两项法案,其是否能够得以有效执行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实施,它们可能会对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性影响。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我们也鼓励您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以提升对巴以地区人道主义援助所涉及的复杂国际竞争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