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滩到光伏海,青海塔拉滩的惊人巨变  第1张

戈壁滩已演变为“光伏海”,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大型光伏发电和水光互补的综合基地,这一转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一现象背后,青海省在能源与算力产业融合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青海省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在绿色算力这一新兴领域实现突破,其发展过程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

戈壁滩到光伏海的转变

昔日,这片区域仅是一片辽阔的荒漠。如今,得益于光伏发电技术的迅猛进步,它已蜕变为全球装机量显著的光伏发电园区及水光互补发电基地。得益于其独有的地理优势,包括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该地区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转变非一日之功,它源于周密的规划和持续的资本投入,逐步扩大至当前的规模,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这一变革显得尤为关键,为其他地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在建设阶段,当地持续挖掘创新技术,致力于增强光伏发电的效能。无论是升级设备,还是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均以提升发电效率为核心宗旨。众多当地居民踊跃投身于建设和维护工作,亲眼见证了并坚定地支持了这一能源转型的宏伟进程。

重大机遇的把握

青海省紧紧把握“东数西算”、“东数西储”、“东数西训”等战略机遇,为能源产业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这些战略机遇推动了能源产业与算力产业的深度结合。在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的双重助力下,青海省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目前,该省正着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这是对全球绿色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克服重重挑战,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优势,确保产业融合的顺畅进行。

该产业融合产生了众多正面效应。首先,它增强了该地区在全国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并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一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就业机会的创造,最终促进了周边相关产业的繁荣。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情况

详实数据支撑下,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自2022年7月投入运营以来,累计耗电达2500万度,实现碳排放量减少近2万吨。青海公司绿色发展办公室主任赵金胜表示,一期工程已成功建设3000余架机架,其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13,位于全国数据中心行业领先水平。

为达成这一目标,项目在建设阶段便实施了多项节能措施。通过科学选址、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以及应用高效制冷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该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亦为其他数据中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青海发展算力的优势

青海省在算力产业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以及多风少雨的地理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青海省数据局副局长陈卫军表示,该地区年均气温大约为3.4摄氏度,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值能够稳定在1.2以下,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力产业的能源使用。这种独特的气候资源,使得青海省承接的全国算力服务需求不断攀升。

实际上,将气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地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得益于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数据中心在青海不仅得以稳固立足,而且持续壮大发展。

绿电的输送与网络通道

2020年,青海至河南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战略地位显著。自投运以来,该工程已向中原地区输送了高达65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有效助力减排二氧化碳达6255万吨。在互联网领域,随着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启用,青海成功跻身全国互联网核心节点之列。其大带宽优势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特高压技术在绿色电力输送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该技术通过精确的电力调度和稳定的输电线路维护,保障了绿色电力的连续稳定输送。此外,网络通道的优化对于青海省在推进算力产业发展的大规模规划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青海绿色算力产业的规划

至今年六月,青海省数据中心整体规模显著,包括已启用及在建项目,共计达到53500个标准机架。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3%。省级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等关键项目已顺利完成。青海省为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快速崛起,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青海省计划在2025年前,全面建立多元化与绿色并重的算力供应体系。

这些规划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划分。它们推动社会资本流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绿色算力产业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据此,青海的绿色算力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与稳定。

青海绿色算力产业未来趋势何在?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对于您的点赞及对本文的分享,我们亦将深表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