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提前 2 个月,创多项纪录  第1张

昨日,中交二公局参与建设的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完成了合龙。这一喜讯传来,令人倍感振奋。该桥的合龙历经430多个日夜的连续施工,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大桥在多个技术指标上创造了新纪录,距离正式通车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工程成就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的规模十分庞大,全长达到15.223千米。主桥部分长1010米,主跨520米,宽度为51.5米,主塔高达182米。桥身结构复杂,主桥桥面由101节钢混组合梁节段组成,连接着184根斜拉索,其抗拉强度达到了1960兆帕。这一工程规模与构造水平,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高超技艺。

工程的技术数据揭示了其复杂性。在国内桥梁建设领域,这些参数处于领先水平。这表明建设者面临诸多挑战,需解决众多技术难题。例如,他们需应对大规模钢结构建设,并确保主桥满足各项性能指标。

施工过程中的精细监控

在主桥施工启动之前,筹备工作细致入微。项目确立了严格的监控与控制标准,这些标准涉及线路形态、索具张力以及结构应力等多个领域。此外,还搭建了斜拉索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实时监控索力数据,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

合龙施工阶段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严格遵循质量控制规范,对塔区约束释放、合龙段两侧高差姿态控制以及边主梁锁定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把控。正是由于这种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高精度的合龙,多项技术指标显著超过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

南副桥钢梁顶推施工创纪录

南副桥钢梁顶推施工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工程在国内创造了三项纪录。其中,1700米的同类型钢混组合梁连续顶推长度超越了历史记录。单次顶推跨度更是达到了100米。此外,对80台步履千斤顶的有效控制同样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三项成就具有深远影响。它们成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桥梁建设相关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新进展。同时,这些成就也为后续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大桥的属性意义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地位显著。该桥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至武汉段的关键性构造,是黄河上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旦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影响力将极为显著。这一新通道将连接京港澳与京大广高速公路,从而在京港澳和大广高速之间形成一条新的纵向交通线。此举将有效推动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深度融合。同时,它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建设者的彻夜奋战

连续超过430个昼夜的艰苦努力并非虚言。在这背后,凝聚着建设者们无数的辛勤与牺牲。他们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技术难题,恶劣的自然条件,即便是在争分夺秒抢工期的情况下,也始终坚守着对质量的不懈追求。

主桥提前两个月成功合龙,这得益于团队的高效协作。各部门和环节紧密协作,确保了无重大失误。在此过程中,他们持续优化施工方案与工作流程。

对未来交通的展望

大桥建成后,交通便捷度将显著增强。此举将强化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民众日常出行,都将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该举措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经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同时,诸如旅游等资源的共享也得到加强,从而推动了地区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提升。

各位读者,您是否对这座大桥完工后带来的崭新交通感受充满期待?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分享、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