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取得显著进展,3号机组锅炉的首根大板梁成功吊装到位。这一环节是工程的关键里程碑,其顺利安装标志着锅炉钢结构主体框架的建设接近尾声,工程将步入新的施工阶段。这一成就具有深远意义,不仅关系到地区电力供应的未来规划,也见证了众多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
大板梁的特性
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中的3号锅炉,作为浙能集团首台二次再热塔式锅炉,其施工面临重大挑战。锅炉的大板梁就位高度极高,吊装难度极大。锅炉钢结构总高达122.5米,配置了K2和K3两根大板梁。这两根大板梁的组成复杂,包括下梁、上梁和端板,数量各不相同。以K2大板梁为例,其下梁长度为29.3米,重量达到50.2吨。若将此重量换算为10头成年非洲象的重量,即可见其庞大体型,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吊装的难度。此外,此次吊装需使用120吨平臂吊进行单机吊装。
台二电二期工程的锅炉大板梁在常规工程中独具特色。由于建设布局和锅炉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其高度与重量在同类工程中较为罕见。这些特性对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要求尤为严格。
吊装前的准备
为确保大板梁吊装工程的高效推进,台二发电公司并未单打独斗,而是与众多参建单位携手合作。公司多次召开专项会议,通过反复研讨、论证和优化吊装方案,这一流程是确保工程无失误的关键。在吊装作业前,对作业条件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这体现了对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视。此外,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这一举措有助于将风险降至最低。
众多参建单位对项目重视程度极高,他们充分认识到吊装作业的风险性。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包括联合会议期间各方人员的思维交流、安全控制措施的全面覆盖等方面,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吊装过程的协作
大板梁的吊装作业并非易事。幸运的是,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各专业团队分工清晰且协作无间。吊装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对大板梁的摆动状况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施工人员需根据大板梁的实际摆动情况,实时调整吊装的速度与力度。这一操作要求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以确保大板梁能够按照高标准成功就位。
此类大型锅炉的吊装工程中,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整个吊装过程中,从观测到操作,再到指挥,每个环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如同精密仪器中的一个关键部件,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
工程的重要意义
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作为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是省能源领域的“绿保稳”和“千项万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为浙江省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工程将配备两台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并计划在2026年6月前完成双投运行。这一成就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约100亿度,如此庞大的发电能力将有效减轻浙江省电力负荷的增长压力,并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在现代社会,电力供应被视为生命线。浙江省正持续发展,其电力需求亦不断攀升。该工程项目将扮演关键角色,有效满足电力需求,并有助于稳固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现场的情况
当前,该工程工地汇聚了大约1900名建设者,他们正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每位建设者均对工程进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在锅炉房、集控楼、烟囱、封闭煤场等多个施工区域,施工进度均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一切得益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与合理化。
每日,这些建设者不懈努力,推动了工程稳健前行。他们在各自领域展现专业才能,身影穿梭,成为工程坚实的后盾。每个区域的施工进度,犹如拼图的一角,汇聚成工程顺利推进的全景。
对读者的提问
浙江省能源安全得益于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的重大贡献,对此,公众对这一大型电力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环节有何见解?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讨论,同时,也请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