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31届杨凌农高会盛大启幕。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作为参展方,成为一大亮点。此次盛会充分展现了西安市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成果,这些成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尤为显著。
农业科技示范成果
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在创建示范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该中心成功设立了130个小麦和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总面积达40.48万亩,平均单产高出大田26%。此外,中心还推动了7个“小麦-玉米”吨半田项目,带动周边60万亩农田增产。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其对农业增产的贡献显而易见。这些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收益,而且其规模化效应正在深刻影响西安农业的整体布局。
科技示范的推广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那么,未来我们应如何进一步扩大这些示范成果的影响力?
耕地与化肥管理措施
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在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管理方面表现积极。2023年,该中心完成了5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调查采集工作,以及3920个土壤普查样点的调查。特别针对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设立了10个防治试验示范点。此外,中心还发布了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方案,并在5个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区推广,这些区域的总推广面积达到了325.83万亩。通过这些措施,从根本层面保障了耕地质量,实现了化肥的科学管理,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及化肥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满足日益变化的农业生产需求?
蔬菜生产与病虫草害防治
中心在促进蔬菜绿色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共设立了20个技术示范点,并搭建了424座核心试验示范大棚。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推出了4项关键防控技术方案。当年,病虫害防治处理率达到了97%以上,危害损失率被控制在2.1%以下。此外,还设立了针对玉米和猕猴桃的绿色防控示范点,并成功申报了3个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未来在应对新的病虫害方面,有哪些更为主动和积极的应对思路?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成果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领域的成果令人振奋。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汇聚了多项创新技术,包括成果树枝条肥料化利用技术。截至2023年,该中心已将种植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土地肥力。从长远视角来看,这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广大农户中运用?
科技创新与品种登记
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品种登记方面成果尤为突出。2023年,共有10个农作物新品种成功通过国家品种登记,这一比例高达20.4%,刷新了历史记录。此外,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荣获“中国绣球种质资源保育基地”的称号,两家企业亦跻身国家级生态农场行列。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该中心在创新推动与资源保护方面的卓越实力。
在未来如何持续提升创新品种的质量和推广力度?
借助农高会扩大影响
杨凌农高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交流场所。2023年10月25日,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此会上与全球农业领域的先进组织进行了深入交流。此举有助于展示和推广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与技术创新,对西安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平台不仅有助于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还有助于推广自身的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
农高会落幕之际,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未来的合作与发展蓝图引人关注。诚邀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并期待您的点赞与转发,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