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泰州兴化市洋溢着丰收的欢愉氛围。该市水稻与大闸蟹产量颇丰,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这些显著成就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辅相成,使得兴化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区域。

兴化市水稻丰收情况

八十八仓农业种植基地内,农业技术人员与村民正忙碌不止,紧张的身影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基地占地2300亩,主要种植水稻。得益于当前的适宜气候,只需略微调整湿度,便可以启动收割。预计产量将达1250吨。兴化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的关键基地,2023年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25亿斤。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土地的肥沃,也展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成果。

兴化的水稻丰收并非偶然。这一成果显著,主要归功于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动。兴化通过培育高产量水稻,确保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这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食物需求,还对对外粮食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兴化在现代农业领域的贡献,同时也凸显了其作为鱼米之乡的重要地位。

2300 亩水稻丰收!江苏兴化:粮食总产量逾 25 亿斤,优粮优储有保障  第1张

优粮优储成果显著

兴化市在粮食储备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仓储设施完好,储备容量超过138.45万吨。同时,现代化仓储设施的普及率达到了98.47%。低温和准低温储粮仓的容量更是达到了69.60万吨。这些具体数据充分展示了兴化市已构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国家收储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其作用举足轻重。在这一体系中,储备粮公司承担着县级储备粮的收储任务。此外,30个收储点分布23个乡镇,其灵活的运作模式便于提供便捷的服务。兴化市在优质粮食储备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不仅确保了粮食储存的安全,还有助于市场供应的稳定。此举措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的主导权,构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

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兴化市的粮食加工产业得益于丰富的粮食产量和良好的粮食储备,呈现了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该市拥有53家大米加工厂和2家面粉加工厂。到2023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的工业总产出达到了14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63%。

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多,对当地经济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粮食加工行业的拓展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使兴化市的农业产业形成了更加完整和充满活力的链条。这一举措使得兴化在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版图中占据了关键地位。

河蟹产业的丰收

兴化市的河蟹产业实现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大闸蟹的养殖规模已扩大至63万亩,年产量成功突破7万吨。兴化市正积极推进河蟹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全产业链的建设。该市通过推广“兴化1号”蟹苗、改造标准化养殖基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河蟹的品质,并致力于培育出具有知名度的品牌。

企业采纳了一种新颖的网络销售模式,即在螃蟹的产地蟹塘附近开展直播销售活动。这一举措迅速将新鲜的河蟹推向市场。该销售方式不仅为企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在现代化营销策略的推动下,兴化河蟹产业正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2300 亩水稻丰收!江苏兴化:粮食总产量逾 25 亿斤,优粮优储有保障  第2张

在推进农业农村关键项目建设的进程中,兴化市特别强调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实现项目与企业发展的同步推进。以河蟹产业为例,其影响力已不仅限于生产领域,还促进了加工、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兴化市通过构建与拓展产业链条,以及优化价值链,成功构建了利益共享的机制。

该三产融合模式显著促进了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在这一模式中,农民能够在产业增值的多个环节中分得收益。这种机制对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兴化市农村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发展规划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明确指出,未来将持续增加投入力度。主要目标包括吸引农业农村重要项目的成功落户,以及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兴化市计划以兴化大米和兴化大闸蟹作为产业支柱,凭借垛田农业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促进这一农业模式的持续发展。

兴化市正积极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同时致力于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以期构建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这一系列的发展计划预计将为兴化市农业领域带来显著成就。然而,要达成这些宏伟的奋斗目标,还需投入大量努力。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各方主体紧密合作,共同努力。

兴化市农业发展成果丰硕,未来规划亦备受瞩目。然而,该模式在其他肥沃地区能否实现同等成效,尚存疑虑。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此外,恳请各位点赞并转发,让更多人关注兴化农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