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我国人社部举行了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失业保险政策成为讨论的焦点。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刘鹏对失业保险政策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成果不仅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意义重大,直接关乎企业、青年和劳动者等多个群体的切身利益。

延续降费助企发展

自今年1月至9月,我国各地在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上实施了多项积极策略。系统自动处理缴费事宜已全面推行,缴费比例提前设定,操作遵循“直兑直达”模式。这一措施导致全国失业保险费收入减少达1309亿元。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政策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方面的显著效果,企业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其他关键发展领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成本是企业的主要开支之一,此政策无疑减轻了企业部分负担。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旨在推动降费政策的顺利落地。他们努力提升执行效能,保证政策得到切实执行,确保企业能迅速体验到政策带来的正面效应。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劳动就业领域将稳定就业岗位列为重要目标之一。稳岗返还政策持续显现其作用,为未裁员或裁员较少的企业提供援助。在确保职工生活补贴、社会保险费缴纳等常规支出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还着重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加大投入。从1月至9月,各地利用后台数据迅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66万户企业,这些企业在无需申请的“免申即享”机制下,共获得204亿元稳岗资金,进而使5605万职工受益。

维持稳定岗位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留熟练劳动力,还能保障企业发展的连贯性。大规模数据研究表明,稳岗返还政策在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及员工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就业稳定性方面,这些资金支持不仅展现了资金援助的实质,更成为激励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

精准支持青年就业

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中,青年就业问题成为焦点。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所遭遇的就业挑战,政府已推出相应的补贴措施。根据这一政策,对于雇佣了当年毕业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16至24岁之间已登记失业的青年,企业只需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就能获得一次性岗位扩大补助。补助的具体金额依据雇佣人数而定,每人最高补助可达1500元。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7万户企业获得了总计9亿元的资金扶持,受益的包括62万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这一政策显著激发了企业吸纳青年劳动力的积极性,并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压力。此举不仅显著增加了青年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职场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个人职业成长以及社会就业结构的稳定,这一政策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助力劳动者提升技能

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对整体就业竞争力产生显著效应。针对已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且具备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特定人群,包括在职员工和失业保险金领取者,政府实施资金补贴政策。在职员工可享受最高1000元的补贴,失业保险金领取者则最高可达1500元,特殊情形下,补贴金额可能升至2000元。截至2023年前九个月,已有219万名劳动者领取了共计36亿元的资金补贴。

劳动者在业余时间主动提升个人职业技能,这一行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从宏观角度分析,这样的举措有助于提高整个劳动群体的技能水平,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对社会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落细落实待遇发放

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的核心宗旨在于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目前,各地正大力实施失业保险待遇的便捷领取和安全办理措施。这些措施涵盖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全额、按时支付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费用,并提供临时价格补贴。据数据统计,在1至9月期间,累计支出达到864亿元,这一巨额投入有效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失业保障防线,有效降低了失业人员陷入生活困境的风险。

该政策体现了社会对失业人群的援助和关注,旨在保障失业者在寻找新工作期间维持基本生活水准,并且对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下一步政策展望

刘鹏指出,未来将继续推进援企稳岗政策的深入实施。当前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重点在于如何保持并扩大这些成果。特别是即将到期的阶段性政策,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后续方案。此外,企业和劳动者普遍期待新的政策支持。失业保险政策的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众多群体的利益。

人社部未来对失业保险政策的优化方向引发关注,对此您有何高见?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讨论,踊跃发表意见。在此过程中,也请您不吝点赞并分享此文,以扩大交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