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现代戏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创新精神、坚守传统、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均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广西地方戏曲所承载的意义尤为突出。

广西戏曲创新吸引年轻观众

季国平,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提出地方戏曲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演绎。以10月24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为人民代言为时代放歌”主题研讨会为例,他着重指出,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体验方式,有望吸引年轻观众。鉴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不高,这种创新可能成为他们走进剧院的契机,从而逐渐领悟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例如,某些地方戏曲通过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演绎,引导青年观众欣赏戏曲。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疑问:传统戏曲是否能够借助高科技实现真正的复兴?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地方戏种可借科技焕新演绎,引领年轻观众  第1张

广西剧种传承保护成效佳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前一级巡视员吕育忠对广西剧种的传承给予了肯定。广西拥有18个剧种,在传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本土剧种并未像其他地区的剧种那样被京剧、昆剧等所同化。在传承过程中,它们成功保留了独特的风味。在舞台表演中,它们坚持使用民族或地方语言,并在声腔、音乐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例如,彩调剧等剧种一直保持着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面对时代的发展,广西是如何在保持剧种独特性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新

广西戏曲创新领域,彩调剧《新刘三姐》堪称典范。剧中巧妙融入了快递员、乡村电商等当代元素。表演上,演员们巧妙运用平衡车进行对歌,通过说唱展示方言唱段,新旧山歌相互交织。这种创新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该剧不仅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同时也保留了彩调剧的独特风格。从这一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戏曲积极融合现代元素的重要性。然而,在创作此类创新剧目时,如何妥善把握传统与现代化的平衡比例,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广西地方小剧种登上大舞台

刘彦君,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提出《新刘三姐》使广西的地方戏剧品种得以步入更广阔的舞台。该作品以深受人们喜爱的刘三姐故事为核心,将壮族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时代背景,呈现出一幅描绘中国乡村青年追梦的生动画面。由此可见,地方民族文化若能深入人心,小型戏剧品种同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广西的其他戏剧品种是否也能效仿《新刘三姐》,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迈向更宽广的舞台?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地方戏种可借科技焕新演绎,引领年轻观众  第2张

广西戏曲发展需要本土文化

广西戏曲的繁荣,与18个剧种对本土特色的坚持密不可分。这些剧种融合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方言。对于中国地方戏曲而言,若要走向世界,必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从地方走向全国,最终登上世界舞台。地方剧种若要实现国际化,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需不断深挖本土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国际化舞台上,广西的其他剧种如何彰显本土文化特色,以吸引更多观众,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广西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广西戏曲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以及本土文化的挖掘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例如,在吸引年轻观众方面,创新力度仍需加强。在保护本土剧种时,各剧种应继续保留其独特特色。在科技融合领域,需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如何借鉴已有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广西戏曲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期待广西戏曲能够持续进步,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