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兴区道场乡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备受关注。该乡采用的独特整治方式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疑是当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显著亮点。
项目规划与定位明确
道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于稳固的规划基础。项目遵循上级规划指引,实施“土地整治与城乡融合”相结合的策略。该模式目标明确,核心在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项目旨在实现成为吴兴区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基地等三大目标。2019年项目被纳入省级名单,是对其规划合理性的肯定。2020年项目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展现了其与时代同步、满足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项目采用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模式。道场乡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例如,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等策略,使得土地整治工作更具战略性意义。
丰富的子项目类型
该项目的子项目种类繁多,涵盖了垦造耕地、建设用地复垦等10个类别,共计35个子项目。这些子项目如同拼图中的各个小块,共同构筑起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宏伟工程。
耕地垦造与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修复等子项目,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垦造耕地和复垦建设用地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还优化了区域用地布局,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支撑。
保障实施的举措
为确保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对策。吴兴区政府及道场乡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2019年,吴兴区设立了专项领导小组;2021年,道场乡亦成立领导小组,并颁布了包括《吴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办法》在内的五项工作协调机制文件。
项目在管理层面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领导团队的配置调整,以及协调机制相关文件的发布,均确保了项目在各个阶段得以顺利推进,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耕地垦造及农田整治成果显著
道场乡在耕地垦造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乡通过跨区域协调,实现了农户的搬迁和耕地垦造项目的推进,项目数量十分可观。具体来看,共有9个村庄的305户农户完成搬迁,同时开展了21个垦造耕地项目。此外,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的面积也实现了较大规模的提升。
农田整治连片化成效显著,累计整合的零散地块数量庞大,耕地实现了规模化连片化。两大千亩方工程的建设,优化了农业空间布局。同时,多田套合率提高至较高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土地支撑。
工业平台与乡村振兴双推进
道场乡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上,通过全域整治所获得的土地指标,构建了高能级的工业平台。目前,城南工业园区已部分投入使用,而智能装备产业园与智能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也即将完工。此举预计将吸引众多企业和资本投入,从而推动工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农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动了农、文、旅项目的融合发展。同时,对乡村建筑外观进行了修缮,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投资。以卉弘生态园和白鹭飞农庄等项目的引入为例,这些举措促进了乡村产业的繁荣和乡村风貌的优化。
资金投入与人居环境改善
2.5亿元的建设资金投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仅显现于土地整治和项目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反映在农户安置及乡村公共资源建设等方面。
270户农户成功实现了居住的集中与改善,此举提升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人均及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反映了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未来,随着公共资源的逐步投放,将形成15分钟生活品质圈,显著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您认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在更多地区有效推广吗?欢迎留下您的评论、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