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的茶卡盐湖附近发生了一项重要事件。茶卡羊正陆续完成出栏,标志着当地牧民迎来了丰收时节,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公众的关注。

茶卡羊出产地的独特环境

海西州地处青海湖西侧,其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享有“高原聚宝盆”的美誉,资源丰富,包括钾盐、石油、天然气等。乌兰县的茶卡草原便位于这一宝地。茶卡羊在此盐湖畔长期放养,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其肉质鲜嫩、口感纯正、肥而不腻,曾享有宫廷“贡羊”的称号。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是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关键。此外,这些优质的羊群也成为了当地特有的资源,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海乌兰茶卡羊集中出栏,助力牧民增收,你还不来尝尝?  第1张

乌兰县的茶卡草原,凭借其优越的生态环境,滋养了茶卡羊。盐湖周边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水质等因素,共同对茶卡羊的品质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保护这片土地并合理开发资源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他们需在确保羊只数量的同时,注重羊只的品质。

茶卡羊集中出栏的热闹场景

乌兰县茶卡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内,人潮涌动。满载茶卡羊的卡车依次进入市场,进行有序交易。此刻正值收购、屠宰和加工的旺季。不计其数的茶卡羊在此流转,从养殖户手中流向企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众多牧民辛勤付出的汗水,此刻终于收获了回报。

乌兰县的茶卡羊养殖产业呈现出显著规模,众多羊群聚集在产业园内。成群的羊只静待交易,这一幕背后凝聚了养殖户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每一只羊都承载着牧民们的期盼,众多羊只的出栏,似乎预示着牧民们脸上将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企业收购情况及产业规划

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牛羊加工企业在本次出栏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负责人寇顺磊透露,该企业今年计划收购超过15000只羊和600头牦牛,预计全年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目前,收购工作已接近完成,进展顺利。企业拥有明确的产业规划,通过拓展产业链,实现了从收购、屠宰到精细分割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青海乌兰茶卡羊集中出栏,助力牧民增收,你还不来尝尝?  第2张

茶卡羊产业的产业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全产业链的构建有助于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每一只羊从收购伊始,便踏上了一条精心设计的产业路径。经过精细分割的产品,更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增强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牧民的增收与销售渠道变化

以往,牧民的茶卡羊销售途径单一,仅限于卖给羊贩子,导致收入甚微。然而,现状已发生显著变化。柯柯镇南柯柯村的牧民乔娃表示,他出售的70多只羊,在产业园的销售中比去年增加了1500元。如今,只需将羊送至镇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园区便会根据羊的品质,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至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这使得销售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快捷,且收入也更为丰厚。

牧民们确实从中获益良多。以往,低利润的销售模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然而,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牧民们看到了收益的希望。新销售模式激发了他们的养殖热情,促使他们更愿意在养羊业上投入更多精力。

加工环节的严格把关

乌兰县茶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内的屠宰车间,对每一道工序都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对茶卡羊进行精细分割与包装,对每一环节都不懈怠,旨在保证羊肉的品质与安全。这种坚定的品质管理是茶卡羊产业的核心要素。

茶卡羊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稳固地位,关键在于其高品质。从严格的生产加工流程来看,消费者最终能享受到的是令人安心的优质羊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食品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因此,这一严格的加工工序是不可或缺的。

浙江援青工作组的帮扶措施

浙江援青工作组致力于拓展茶卡羊的销售渠道,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为此想出了多种策略。据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副组长雷海介绍,他们采取“小切口”策略,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精确定位和针对性推广。通过援青项目,他们制定了“消费帮扶六条办法”,在六个方面发力: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强化产品销售链路、拓宽网络销售市场、探索多样化的销售途径。目前,海西州乌兰县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已进入省外百家线下专卖店销售,同时引入了“云上牧场”认养羊项目,进一步多元化地开拓了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

浙江省的援助举措为乌兰县的茶卡羊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不仅包括资金和物资的投入,更关键的是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前沿的市场运营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乌兰县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拓展至更广泛的市场领域。

这种茶卡羊产业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并得到浙江的援青支持,其模式是否被认为极具推广价值至全国其他地区?期待各位给予支持、分享经验,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