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凌晨4时37分,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分公司遭遇冒顶事故,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6名矿工被困于井下,生命岌岌可危。救援进展备受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焦点。

事故发生详情

突发!开滦集团冒顶事故致 6 人被困,2 人已获救,4 人仍在救援中  第1张

10月23日,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井下680余米作业面发生了一起事故。当时,掘进机正在进行作业,却不幸遭遇了断层,导致顶部岩矿层发生塌落。这一塌落导致10米长的掘进机被掩埋,同时约5米长的巷道被封闭。事故的突然发生,使得采矿作业瞬间面临了严重危机。而矿工们正是在正常作业中,灾难突然降临,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和挑战。

该作业区域存在严重的岩矿层塌落现象。这一现象揭示了地下开采作业的潜在危险性,并暗示着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紧急情况。此类事故的发生,突显了矿山安全防护工作的紧迫性,任何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二人成功获救

突发!开滦集团冒顶事故致 6 人被困,2 人已获救,4 人仍在救援中  第2张

在24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两名矿工相继安全升井。在事故发生之际,他们迅速躲至掘进机下方,幸免于难。他们于23日晚7时左右被发现,救援人员通过在坍塌区域人工挖掘出约60厘米宽高的救援通道,逐步接近被困者。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最终被成功救出。所幸,他们的生命体征稳定,这一喜讯让众多关注此事的人们得以稍感宽慰。

救援人员的辛勤付出不容忽视。在险恶的井下环境中,他们努力打通救援通道,逐步靠近被困矿工。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考验着他们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若非他们无私的奉献,这两名矿工恐难摆脱险境。

剩余人员救援

目前,有四名矿工被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以及钱家营矿业分公司的救援队伍正在现场紧张进行救援工作。他们配备了生命探测仪、液压支架等专业设备,对井下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其目的是为了精确锁定被困人员的确切位置。

救援现场条件依然极端恶劣,井下复杂情况持续对救援团队构成挑战。然而,他们必须坚守岗位,任何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让被困矿工的风险加剧。他们承担着挽救生命的重大使命,每一次的探测行动和每项决策都至关重要。

井下自救互救手段

矿井事故一旦发生,若救援队伍未能迅速抵达,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依靠自我力量。他们需遵循预设的避险路线实施自救与互救。以本次事故为例,若能迅速进行自救互救,生存机会将得到提升。在无法进行事故抢救的情况下,值班领导与班组长需迅速清点人员,依据作业规程及灾害预防计划中的撤离路线,有序组织撤离,并同步向矿调度室进行报告。

遇有避灾通道因顶板垮落、积水、火灾等因素造成堵塞,导致无法撤离,或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期内无法抵达安全区域时,应立即转入避难硐室或灾区相对安全的区域。避难硐室内配备了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应急广播系统、压风自救装置、饮用水、自救器以及人员定位系统等必要设施。

特殊救援联络信号

井下设有特定的“5432”救援联络信号。若被困人员无法通过电话取得联系,他们可以借助硬物敲击管道或钻杆等发出求救信号。信号包括五次“呼救声”、四次“报数声”、三次“确认声”和两次“停止声”。救援人员则会根据这些敲击声传递不同的信息。每次敲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秒,每组信号之间则需间隔30秒。此信号联络方法能够保证双方间有效沟通。

该联络信号极为关键,在通信中断的紧急时刻,它充当了被困人员与救援人员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对于救援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矿难防范思考

矿区矿山地下工程事故通常呈现突发性和连锁效应。此次发生的冒顶事故便是明证,一个正在进行的掘进作业中的故障瞬间触发了连锁反应,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一事件促使人们深思,如何提升矿山开采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有效预防此类突发事故的发生。

矿山企业必须强化日常安全巡查,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这些措施对于预防矿难至关重要。一旦矿难发生,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这一状况促使企业和整个行业不得不对安全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末了,提出一个疑问:针对此类矿山地下事故,您认为哪项预防手段最为高效?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表观点。同时,也欢迎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