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的潮流中,海西州饲草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柴达木盆地熠熠生辉。这一发展不仅与农牧业紧密相连,还关乎生态保护以及农民收入的提升等多个层面。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海西州简介
海西州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占地面积约30.0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主要富集地。该区域还拥有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的核心地位。这里孕育了枸杞、牛羊肉、藜麦等丰富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饲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充足的土地资源和特殊的生态优势,为饲草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海西州特殊的环境还孕育了丰富的有机产品资源,为饲草产业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支撑,因为有机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优质的饲草供应。
饲草产业的重要性
饲草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它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农业整体体系中,稳定供应饲草对保障草食畜产品的有效供应至关重要。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饲草产业在此背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其次,海西州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盐碱地等,适合用于饲草种植。通过合理发展饲草产业,可以高效利用这些土地资源,从而提高土地的价值和产出。
发展模式的推动
海西州在发展模式上积极尝试并坚定地贯彻“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草料与畜牧相配套、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该模式通过养殖带动种植,在海西州展现出显著的示范作用。它促进了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格局,引入了饲草种植。此举还催生了现代饲草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一行动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海西州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所做出的科学决策。
举例而言,随着养殖户对饲草需求量的提升,草料种植业相应增长,进而大规模的饲草种植又为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而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循环。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将推动饲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三年行动方案
海西州农牧局正式发布了《海西州草畜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该方案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从牧草种植起始,延伸至草产品加工、牧草的高效利用等多个环节。方案聚焦草畜产业,推动种养加一体化进程。其中,草畜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具体涉及牛羊的科学养殖、有机肥的生产还田等多个环节。这一模式有助于提升畜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在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过程中,该方案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同时,该方案的实施也在无形中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途径。例如,通过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间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饲草种植面积增长数据
2024年的数据显示,海西州饲草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非基本农田中,包括盐碱地、一般耕地和人工饲草地,饲草种植面积已增至12.77万亩。较之以往,增长比例高达18.3%。这一显著增长,体现了政策引导下农民种植热情的显著提升。同时,这也传递出市场对饲草需求旺盛的积极信号。得益于海西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扎实的种植基础,这种大规模的种植为饲草产业相关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饲草收储成果
柴达木盆地优质饲草的收储量目前已达10.04万吨,且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年内将增至10.5万吨,超出年初设定的10万吨目标。这一成就得益于饲草生产全链的共同努力。从种植、收获到仓储备料,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这一成果显著促进了饲草产业与畜牧业的良性循环。饲草储量的提升为畜牧业提供了稳定的饲料来源,优质饲料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进而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
关于海西州饲草产业迅猛发展的模式,您有何见解?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期待您的互动。同时,若您觉得内容有价值,不妨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