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广州市港务局海港分局发布了一条令人鼓舞的消息。一艘来自莫桑比克的装载液化天然气的船只已顺利抵达广州港。这一事件中蕴含着多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广州首次靠泊大体积LNG外贸船舶
10月23日,广州见证了一项历史性的时刻。莫桑比克籍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就(BRITISHACHIEVER)”抵达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这是广州首次迎来载有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外贸船舶。该船体型庞大,船长294.9米,船宽46.4米,其投影面积相当于约1.9个足球场。这一事件标志着广州港在LNG船舶接泊能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同时,这也反映出广州港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地位持续上升,正逐步增强对更大规模船舶的接纳能力。
成功靠泊并非出于偶然。广州港在各个方面均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热切期盼这一历史性时刻的降临。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意义重大
位于南沙区小虎岛的该气源站项目,从宏观层面审视,是国家保障天然气供应的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级和市级层面,其地位尤为关键。该项目已被纳入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并作为省级和市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优先项目。同时,它也是广州市“攻城拔寨”战略中的重点项目。
该项目拥有两座容量达到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自投入运行以来,LNG的年周转量已超过100万吨。这一举措显著提高了广州市的天然气应急供应能力,使其能够维持超过10天的供应。自去年8月具备接收LNG船舶的能力后,累计卸载的LNG总量已超过60万吨。这对广州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确保了广州在多气源供应体系中的稳定性。
码头相关准备工作
广州市港务局为确保LNG船能够按时顺利停靠码头,付出了诸多努力。首先,他们提前接受了码头预留水工结构等级能力释放的申请,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审核。这一行动确保了码头具备充足的靠泊能力。
针对船舶进出港保障,实施“一船一方案”的个性化服务。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确保绿色通道的顺畅,并协调船舶进出港时间、应急锚地、航道通行等关键事宜。这些举措旨在确保船舶进出港过程万无一失。
船舶航行保障措施
广州市港务局在确保船舶安全方面实施了多项举措。该局对船舶调度计划进行科学安排,这要求对各类数据和气象条件进行精确分析。同时,密切关注气象动态,以便挑选最适宜的航行时机。此外,还督促码头加强应急准备,以防不测。尤为关键的是,派遣经验丰富的资深引航员进行引航,他们依靠专业素养,保障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与有序。
多部门协作成效
此次泊港事件的成功,源于多个部门的高效协同。港口、航运、调度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各司其职。港务局负责统筹规划,航运部门则负责航线规划。这种合作模式展现了各部门在处理重要任务时的默契配合。这种默契对于广州港整体实力的增强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众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确保了船舶的顺利靠泊。
对广州能源供应的战略意义
此次靠泊成就对能源战略具有重大影响。广州作为一座超大型都市,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至关重要。LNG船舶的顺利靠泊与LNG应急调峰气源站的稳定运行,共同提升了广州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安全与供应保障的背景下,广州在此领域的进步具有示范效应。这不仅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更可靠的用气保障,也为其他城市在能源供应方面提供了借鉴经验。
针对广州港LNG接收能力的增强,公众或许会提出疑问:这将吸引多少新的能源合作项目?欢迎各位踊跃发表评论、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