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民间借贷案件审判白皮书。该白皮书详细总结了2021年至2024年6月期间的审理状况。其中不仅揭示了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法院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民间借贷案件频发,你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第1张

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

民间借贷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2021年至2024年6月这段时间里,它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各界的多样化融资需求。特别是在企业遭遇融资难题时,民间借贷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援助,有助于缓解其困境。以一些小型企业为例,当它们无法从银行迅速获得资金时,民间借贷往往成为其最后的希望。这种灵活的民间融资方式,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正规金融机构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近年来,民间借贷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其正面价值。众多企业因之得以持续运营,众多个体在面临临时资金短缺时亦能获得所需资金,这充分说明民间借贷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

纠纷频发的原因

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6月期间,江宁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共计8278件,其中已结案8261件。这些案件背后的成因值得深入分析。首先,利率过高成为关键因素之一,高利率使得借款人还款负担加重,从而增加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不规范的借贷行为普遍存在,众多借贷活动并未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

众多民间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缺乏明确且详尽的条款与规定。他们往往仅凭口头协议或简略的借条作为依据。当还款、利息等纠纷产生时,缺乏处理依据,最终不得不诉诸法律途径以解决争端。

案件的基本审理情况

在这段时间内,涉案总额累计达到50亿元,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均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新增案件数量尤为显著。这一现象与社会金融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此外,调解和撤诉(包括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所占比例较高,调撤率维持在42%以上。一方面,这反映出调解与撤诉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暗示在案件处理上仍有较大的调和余地。

一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就还款金额或期限达成了新的协议,然而,仍有大量案件需依赖法院判决以执行,这一现象凸显了民间借贷案件的复杂程度。

审理面临的难点

在审理相关案件过程中,江宁法院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送达案件材料存在困难,特别是公告送达的案件占比达到40%,这一现象不仅延长了诉讼时间和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被告缺席,从而使得案件事实难以查明。在多数情形下,法院难以确定被告的准确住址或联系方式,这影响了开庭审理等后续程序。

在事实证据的层面,电子证据呈现多样性且易于被破坏,当事人普遍缺乏固定和保存证据的意识和相应能力。这一状况使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变得尤为困难,进而导致交易事实的查明工作变得复杂,案件审理的难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网络聊天方式约定的借贷关系,若当事人未能及时保存相关聊天记录等证据,将可能对案件的最终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特殊情况甄别处理

虚假诉讼和“套路贷”的识别难度较大,且规范职业放贷行为存在困难。这些特殊现象对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造成了显著影响。特别是虚假诉讼若成功实施,将损害司法公正及公众权益。而“套路贷”则是一种潜伏于民间借贷中的黑恶行为,许多借贷者可能因此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困境。

职业放贷活动缺乏严格规范,相关人员在贷款过程中可能采取违法手段,以获取高额利息或不正当利益,从而扰乱了民间借贷市场的正常秩序。

法院的应对举措

江宁法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完善多元化解纷争机制;其次,加强诉前调解团队的建设;再者,提升司法确认的成效;此外,成立专业化的速裁团队以统一裁判标准,从而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这些措施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民事纠纷进入长期诉讼程序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构建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照法律打击包括集资诈骗在内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诉讼。此外,向公众发布民间借贷风险预警,提出增强融资风险意识、谨慎进行投资理财以及签订书面借款合同等建议,旨在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

江宁区人民法院近期公布的民间借贷审判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这些案例,您对周围发生的民间借贷活动有何见解?我们诚挚邀请读者朋友们点赞并分享此篇报道,同时欢迎留下您的宝贵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