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功举办了2024年世界标准日的系列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荣获的标准化奖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奖项不仅标志着某一标准实施的成功,而且与民航中转服务领域的多个重要环节紧密相连,因而备受瞩目。

标准获奖情况

2024年世界标准日于北京成功举办。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基于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的国内航班跨航司中转服务规范》系列团体标准,荣获了2024年度高质量团体标准证书。这一证书是对标准质量的高度肯定。此外,这些标准及其支持模式亦被收录入典型案例集,展现了其在行业中的示范与标杆作用。这一成就显著提高了该系列标准在民航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荣获该奖项,这不仅是对其荣誉的赋予,同时也昭示了民航各参与方齐心协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航在标准化建设领域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系列团体标准获颁 2024 年高质量团体标准证书  第1张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已公布了一系列标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了这些标准的编制工作。这些标准共分为六个部分,内容全面,涉及行李直挂保障流程、标识牌布置、旅客识别系统、航班动态数据传输、电子中转验讫章应用以及安检信息传输等多个民用机场国内跨航司中转的关键领域。每个领域都明确了基本要求。这种全面而细致的内容安排,充分展现了该标准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该标准之所以能全面涵盖众多关键要素,主要得益于牵头编制单位和众多编制人员的辛勤努力。这一成果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中转服务保障工作的权威性参考依据,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适用范围广泛

该标准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民用机场、航空运输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等多个领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内航空公司中转服务的保障。据此,民用机场能够优化其中转服务设施;航空运输企业能够借此提升服务品质;第三方企业也能在此框架下更高效地参与中转服务相关事务。

在全国范围内,众多相关方普遍达成共识,该标准不仅契合市场需求,而且与实际运营紧密相连。众多企业和机构依照此标准进行活动开展,从而促进了民航中转服务在一体化、高效能和高品质方面的体系构建。

平台使用情况

该系列标准是专为满足民航中转旅客需求而精心设计的。目前,这一平台已在我国252家机场得到应用。其广泛的使用覆盖面充分展示了该平台的必要性与适用性。为了普及该平台及其标准,已成功举办了385场标准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密切关注,累计参会人数高达7060人。

民航对该平台和标准的关注程度大幅增强,这一趋势在大量应用推广和多次推介活动中得到体现。这些行动旨在为中转旅客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并被视作一项极其关键的举措。

带来的价值

经济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该平台预计每年至少能识别出5100万中转旅客。这一规模的数据表明,每年可为市场带来大约18.7亿元的经济收益。这一收益数额相当可观,对于航空企业及其相关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国家能在全国层面全面推广覆盖广泛的智能化中转旅客服务平台。此类平台充分利用我国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优势,高效整合国内中转服务相关信息资源,实现了航空运输服务链条中营销、运行及监督系统的无缝连接。该平台在国际上填补了空白,展现了多元主体参与、技术融合、创新驱动的优势。同时,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显著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地方经济发展和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航协团体标准的整体作用

截至九月末,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已批准了155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这些标准涵盖通用航空、航空燃油、客运与货运代理、民航结算、航空食品、民航客运与货运信息化、旅客服务及客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93项标准已正式对外发布。这些标准在多个层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它们规范了市场主体的行为,为各方提供了行业内的明确行为准则;其次,它们促进了企业提升质量和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最后,它们推动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为航空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者朋友们,关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推动的标准制定所取得的成果,您有何看法?这些成果对民航业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我们衷心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欢迎参与相关讨论。此外,我们也诚挚邀请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