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且多风,扬尘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柳州市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的“执法宣传进工地”活动,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新措施,旨在积极应对工地尘噪扰民这一痛点。此举激发了公众对治理效果的期待。
城中区执法局活动开启
10月21日,上午时分,城中区执法人员积极投入工作。在金银山路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执法人员启动了全面的检查程序。他们逐一细致地检查了工地的警示标识、围挡构造、出入口硬化措施以及除尘设备的安装情况。这一系列动作充分体现了执法的严谨性,确保了降尘措施无遗漏。
执法部门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向施工企业派发了详尽的防尘宣传手册,并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讲解。此举旨在使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降尘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后续施工的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重要降尘措施
执法部门对降低粉尘污染的举措提出了具体规定。例如,在常规施工操作中,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规定搭建坚固的围栏,并采用防尘网等物理手段进行降尘。此外,定期进行洒水作业以抑制粉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扬尘污染。这些措施构成了技术指导的核心方向。
秋冬季节,城中区扬尘污染频发,采取降尘措施显得尤为必要。若未实施相关措施,将导致周边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与居民生活遭受严重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PM2.5和PM10等数据指标可能因扬尘而显著上升。
强调施工周边问题
夜间施工、垃圾清运以及扬尘污染,是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几个突出问题。执法部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尤为突出。以夜间施工为例,若施工时间未遵守规定,将直接干扰居民的休息。至于垃圾清运,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扬尘,还可能损害环境卫生。
执法部门再次明确指出,施工现场需遵守严格的管理规定。尤其是关于《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证明》中规定的施工作业时间。为确保噪音扰民事件减少,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规定,并努力降低施工噪音。
一周宣传工作成果
近一周,城中区的执法人员在多个在建工地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发放宣传资料超过60份。施工单位对此宣传活动给予了积极回应与大力支持。
分发宣传材料使得众多施工单位对相关法律规章有了深入了解。众多工地负责人承诺将遵循规范进行施工,这一承诺的背后,正是宣传活动的显著成效。他们表现出自愿进行自查自纠的意愿,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施工与居住环境。
执法与宣传有机结合
城中区综合执法部门已制定详尽的后续行动计划。计划中强调,将深化实施疏堵结合的工作策略。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施工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将注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单位的规范意识。
将执法手段的刚性特征与宣传引导的柔性策略相融合,旨在实现从末端执法向源头管理的转变。此举能够显著降低不文明施工现象的发生频率,并且有效改善过去单纯依靠执法的低效率问题。
未来的期待与展望
城中区居民普遍期待此类执法宣传活动能够持续深化。扬尘污染与施工噪音显著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疑问随之产生:此类执法宣传能否在所有工地得到长期且有效的实施?我们期待城中区综合执法部门不懈努力,同时呼吁居民积极参与监督。若此活动能持续有效,城中区秋冬季节有望变得更加清新宁静。对此,公众理应给予肯定并传播这一喜讯。